公告
烟台信息港(http://www.yantai666.com/)服务大家,欢迎分享传播!我为人人、人人为我!将为您信息免费推广,现在免费注册会员,即可免费发布各类信息。
关闭
免费发布信息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烟台新闻资讯 » 本地新闻 » 正文

丹桂戏院,是烟台京剧风生水起之时,京剧名角聚集地

发布时间:2018-12-10 10:00:25
核心提示:  烟台信息港编辑部获悉提起丹桂戏院,老烟台人都知道,那可是烟台京剧风生水起之时,与上海、天津、北京等城市齐名的京剧名角
  烟台信息港编辑部获悉提起丹桂戏院,老烟台人都知道,那可是烟台京剧风生水起之时,与上海、天津、北京等城市齐名的京剧名角聚集地。市民段先生特意联系记者,他手里收藏着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丹桂戏院老戏票。这个宝贝可不简单,因为它记载着烟台“京剧码头”一段历史。
  
  民国老戏票记载烟台“星光灿烂”
  
  “这戏票出自上世纪四十年代丹桂舞台。”段先生特别喜欢收藏,他家里的戏票也非常多。
  
  在一张“烟丹桂大舞台”粉色戏票上,写着包厢的具体位置。这场戏的名头还不小:“三班合演”。演出人员有名有姓的就达四五十人,演出曲目分别为“钓金龟”、“武家坡回龙阁”、“麻姑献寿”等等共计六出。另一张戏票上写的是“烟台市春赈委员会演剧筹款”,估计等于现在的慈善义演。演出了两出戏,一个是“鸿鸾禧”,一个是“龙凤呈祥”,这次义演光大牌演员就有12名。“咱烟台这地方叫京剧码头,可是全国都有名。我觉得烟台戏票,也能见证烟台那段历史。”在段先生手里的戏票,就像咱现在的入场券,座的位置在哪、时间、演员姓名、演出剧目都非常明确。字体全部为竖版的繁体字。这上面演员名字非常多,很多都是当时的“腕儿”。
  
  上海的“丹桂”与“丹桂戏院”南北呼应
  
  1898年,京剧首次登临作为“商埠码头”的烟台,很快征服了看惯柳腔、茂腔的烟台人,在烟台扎下了根。从1906年,大连人张子禄意识到京剧在烟台已经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,便投资修建了烟台第一座正规剧场—————德桂茶园。德桂茶园1916年后更名为“丹桂茶园”、“丹桂舞台”、“丹桂戏院”,其名称的更改缘于京剧一代宗师、麒派老生鼻祖周信芳(艺名麒麟童)。
  
  上海的“丹桂”与烟台“丹桂戏院”南北呼应。
  
  因为戏院的繁盛,门前的“一面子街”也同时更名为“丹桂街”。丹桂戏院内设包厢,楼下有40余个座位,并有边座,可容纳千人。建成后,全国各地的京剧名角纷纷到此献艺,非常兴盛。这个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从此成为了烟台戏迷欣赏国粹的聚集地。建国之后,改名“胜利剧场”。
  
  烟台戏楼有几多?150年你方唱罢我登场
  
  烟台信息港讯实际上,作为京剧码头的烟台,“丹桂戏院”并非一枝独秀。那么,烟台戏楼有多少呢?史料记载早在清朝,老烟台市就建有戏楼、戏台。
  
  1861年大庙就建起了戏楼(亦称天后宫戏楼)和毓璜顶戏楼,1884年—1906年修建了福建会馆戏楼,芝罘岛阳主庙戏楼,1906年修建第一座正规、大的戏院———德桂茶园(曾更名丹桂茶园、丹桂舞台、金刚戏院、胜利剧场),另一大戏院———寿仙大戏院(曾更名吉祥戏院、光陆戏院、大众剧场)。另外还有两个中型戏园:大观园(旧址在现芝罘区政府驻地,曾更名天仙戏园、福禄寿剧场、群众剧场,1957年拆除),进德会娱乐场(旧址在位于市府街老东方电子办公楼处,原为露天剧场,1936年搭建暖棚)。
  
  四个小型戏园分别为小舞台戏园、会友轩戏园、海防营百业市场戏园、北马路劝业市场戏园,演出戏剧、曲艺等,这些小型戏园不售票,演员每演一场后,由专人下台向观众收钱,多少不拘。另外有双合班和永庆班两个草根戏班子,由于没有取得在戏院开场演戏的资质,平日走乡串村,露天演出。
  
  “粉丝”多,票房“给力”,名角烟台走场
  
  说起烟台戏院为啥这么聚堆?当然是当时“票房”给力了!记者查找资料发现,最先是奇山所一些京剧爱好者组织成立了票房,经过票友们的启蒙提倡,慢慢地得到更多市民的欢迎。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烟台一度与北京、天津、上海等大城市齐名。谭鑫培、孙菊仙、余叔岩、高庆奎、马连良、谭富英、杨宝森等约250位各个流派的京剧名家都曾在烟台登台献艺。到了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,京剧的票房价值,驱动了一些资本的投资,很快就在儒林街一带建成了三座戏院—————丹桂、瀛洲、寿仙三家,此时正是烟台京剧发展的高峰时代,许多京剧名演员如李吉瑞、马德成、言菊朋、郝寿臣、马连良、谭富英、林树森、程砚秋、尚小云、荀慧生、黄桂秋、王玉蓉、李万春、袁世海等都先后来烟台演出过。
  
  武生泰斗尚和玉两次来烟台,不仅领衔演出,还担任过丹桂戏院的经理、烟台梨园公会会长。铜锤花脸金少山闻名世界之前,在烟台达七年之久,着名武生李万春在烟台为一所小学义演三天,筹资建校。
  
  老烟台人爱戏懂戏,底气不足“角儿”绕道烟台
  
  烟台素有“京剧之乡”之称。老烟台人爱戏懂戏,过埠唱戏的角儿们无不要经受戏迷们挑剔的目光。上世纪30年代初期,进入烟台港的客船只能停在挡浪坝以北的海面上,旅客上下船要靠人工摇着小舢板接送。一个初秋晴日的下午,一艘客船停在烟台港外,一位国内颇有名气的青年老生演员正在甲板上喝茶,忽听一摇舢板的工人唱道:“我正在城楼观山景……”他大吃一惊,这段《空城计》唱得有板有眼,韵味十足,比科班出身的角儿毫不逊色。此时,另一条小舢板上有一位账房先生打扮的人也不甘示弱,唱起《红鬃烈马》中薛平贵的唱段:“八月十五月光明,薛大哥在月下修书文……”字正腔圆,声情并茂。
  
  那位老生演员听得叫起好来,转念一想:久闻烟台人爱戏懂戏,果然名不虚传。连摇舢板的工人、店铺的伙计都唱得这么好,达官贵人中懂戏的就更多了。一旦在烟台唱砸了,臭了戏班的名誉可有点得不偿失。于是他决定不下船,转道外地唱戏去了。
  
  烟台街的戏不好唱,连孩子都能对名角挑刺儿
  
  老烟台人懂戏,爱挑名角的毛病,连一些孩子也学会了。北京一个据说曾给慈禧太后唱过戏的老生大腕,来到丹桂戏院唱他的拿手好戏《辕门斩子》和《秦琼卖马》,几乎场场爆棚。有一些商家专门派伙计到戏院门口排队买票,招待外地客商。可就这么一位重量级演员,却叫咱烟台一位十一二岁的小娃娃挑出了毛病。那天唱《秦琼卖马》,当他唱到“店主东带过这黄骠马……”时,却见戏台前站着看戏的一个娃娃叫起倒好来了。这戏没法唱了!台上下来两位彪形大汉,一人扯着孩子一只胳膊把他拽上舞台。那老生演员怒不可遏地说:“你这乳臭未干的娃娃也敢来这里捣乱,我看你皮痒痒了!”
  
  烟台信息港报道的消息只见这孩子不卑不亢地问:“你唱的什么戏?”“这还用问?《秦琼卖马》。”“秦琼为什么卖马?”“囊中羞涩,无钱住店吃饭。”孩子高声问:“你手上戴的什么?”这大腕一看,糟了!手上戴着一个大金戒指,在灯光下灼灼发光。孩子高声说:“你手上戴着大金扳子(烟台方言,指金戒指),还用卖马干什么?卖金扳子不就行了吗?”一席话说得大腕哑口无言,连连作揖致谢。从此,烟台街的戏不好唱,连孩子都能对名角挑刺儿的趣话传遍大江南北。
 
 
[ 新闻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同类图片新闻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 
丹桂戏院,是烟台京剧风生水起之时,京剧名角聚集地版权与免责声明
最新分类信息
 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使用协议 | 版权隐私 | 网站地图 | 排名推广 | 广告服务 | 积分换礼 | 网站留言 | RSS订阅| 站点地图